自然界中大多群居动物的群体内都有严苛的制度,比如长大的雄性需要离开群体,到其他地方生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规避“近亲繁殖”。
可动物交配的时候往往都有点“六亲不认”,那么,如果流浪雄狮长大以后,遇到自己的母亲怎么办呢?它会遵从荷尔蒙的支配与母亲在一起吗?
狮群严格的“制度”
相较于喜欢独自生活的老虎,狮子还是非常喜欢“家庭”的,雌狮和雄狮有着明确的家庭分工。以雄狮来说,往往只需要待在领地当中起震慑作用,鲜少参与捕猎,过着“饭来张口”的神仙日子。
当然,一般来说只有狮王才有这个待遇,而想成为狮王势必要经历严酷的战斗,所以想吃“软饭”的前提得是自己足够强悍。
根据资料来看,狮群当中的成员数量在8到0只左右,平均数量约为17只,具体还是要看这个狮群所处的位置和规模。比如在东非地区,由于食物十分充足,狮群的规模就会更大一些。
狮群当中的狮子主要分为几个类别,首先就是雄狮,往往有一只或者两只,这之中有一只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其次就是雌狮,雌狮由于数量众多又承担着繁衍和带娃的重任,所以是狮群的核心,基本从始至终都不会离开群体和出生地。
最后就是幼狮了,幼狮在尚未成年时都会跟着狮群生活,受到群内雌狮们的照顾,偶尔也可以到“父亲”身边撒撒娇。不过等到将近成年时,雄性幼狮就会被赶出狮群,而雌性幼狮继续留在狮群当中生长发育。
需要注意,这种“雄性成年离家”制度是从很早之前就存在了的,可以说是狮群的“自然法则”。
离开家的雄狮就会变成“流浪雄狮”,它们会远离出生地,依靠自己的能力打败其他狮群的狮王,成为新的首领。若是一直无法入侵别的狮群,它就会成为“流浪汉”。
所幸草原上的“流浪汉”并不少,它们有时候便会凑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流浪汉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离家的雄狮都会走得很远,远到基本没机会再返家一次,所以雄性幼狮离开母亲之后,就很难再与其相遇了。
可“世界是个圆”,一切总有意外,阴差阳错之下,雄狮也有可能会重归故里,并成为幼年生活狮群的“新狮王”。
那么,这时候的它还能认得出自己的母亲吗?
流浪雄狮长大后能认出母亲吗?
首先如果这种意外真的发生,那么雄狮要面对的不仅是自己的母亲,还有在狮群中长大的同胞姐姐或者妹妹。
按这种情况来说,它的侵占是失败的,因为在繁殖期它与群内的雌狮进行交配的话,近亲繁殖的概率会变得很高。
其次在我们看来,动物进入繁殖期之后,就完全受“荷尔蒙”支配了,这时它们会变得六亲不认。那么,狮群用来规避“近亲繁殖”的机制就可能失效了。问题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流浪雄狮再度回家与母亲相遇的时候,大概率是能认出来的。因为它们有着敏锐的嗅觉,并且对于亲属的特殊气味有着一定的记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靠近,就能辨别出这是来自童年的味道,从而发现母亲。
当然,动物毕竟不是人,所以到了繁殖期,即使知道亲属在群体当中,依旧可能存在繁殖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近亲繁殖”。
不过这种情况的概率非常低,哪怕真的发生了,近亲繁殖产出的“畸形狮子”也会被自然所淘汰。毕竟在自然环境中,身体出现问题或者残疾的狮子,是无法与其他捕食者争夺的,所以哪怕狮子站在食物链上位,残次品也依旧会被自然淘汰。
这样的话,畸形的基因就不会传递下去,狮子的种群基因质量依旧能维持在很高的层次上。
有些人可能会好奇,雄性离群可以避免与母亲发生关系,那么留在群内的雌性幼狮长大后,会不会在意外之下与狮王发生关系呢?
根据王秀芝所写的《动物百科》中的描述来看,若是等到雌狮幼崽性成熟时,其亲生父亲依旧在位,那么它们就会推迟自己的性成熟节点,以此来避免近亲繁殖。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狮群是以雌狮为核心的,所以需要离家出走的就是雄性。而在一些以雄性为核心的动物种群中,雌性则扮演被驱逐的角色。
当然,除了通过驱逐来规避近亲繁殖,自然界中的动物在这方面还有不少方法,接下来咱们就来简单聊聊。
动物规避近亲繁殖的方式
首先就是“外遇”,这种在人类社会被诟病的行为,其实在动物界中是很常见的。
一些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鸟类,都会选择使用“出轨”的方式规避近亲繁殖。而且,往往是“夫妻双方”一起出轨,所以大家也就正大光明了。
其次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识别然后回避。这种识别有时候是像狮子一样使用嗅觉,有时候则是依靠最简单的法则——将童年与自己在一起的生物当成亲戚。
比如你将幼鸟移到鸟巢之外再放进去,它的父母可能就会将其赶走,认为它不是自己的孩子。
此外一些动物还能通过“姿态”辨别出对方是不是自己的亲戚,十分的神奇。比如此前上海动物园当中饲养鸥的人就发现,这种动物可以依靠对方的舞步来辨别亲缘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动物,植物其实也有回避近亲繁殖的机制。
植物也能回避近亲繁殖
植物近亲繁殖的程度其实很高,比如大麦、小麦、大豆、豆角等任何一种自花受粉的植物,都是“近亲繁殖”的产物。不过,在植物种群当中,却依旧有个例存在。
自然界中的高等植物只有少数是自花传粉的,剩下的大多数有花植物都是异花传粉。
所谓的异花传粉,指的是通过不同植株的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繁殖,这种异花传粉的异交率大于50%。因此,高等植物就是依靠这种方式来回避近亲繁殖。
经过异花传粉的植物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遗传特点,比如群体中个体的基因型充分杂合,使得个体之间在基因型和表现型方面,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
总的来说,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都明白“近亲繁殖”的坏处,所以会想尽办法规避。有些方法虽然依旧可能“中招”,但是在大概率上还是规避了风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