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动物园 >> 上海动物园介绍 >> 正文 >> 正文

网络电影,全靠东北范式支楞

来源:上海动物园 时间:2023/12/14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www.xuexily.com/npxxc

作者|彦舟

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前提下,提升创作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消费情怀。

网大好内容,东北占一半。

去年,《东北告别天团》上线四天,就连续夺得猫眼电影分账榜和热度榜第一,最终以W+的分账票房圆满收官。「崔志佳+宋晓峰」的组合与于洋、赵海燕等一批东北派喜剧演员的喜感加持,给观众带去了「开心麻花式」疯癫表演的惊喜。

今年春节,《东北告别天团2》登陆腾讯视频。它延续了第一部「荒诞喜剧」的风格,并在保证原班人马的基础上无缝衔接剧情。但与第一部最大的不同在于,《东北告别天团2》并没有将搞笑进行到底,而是做到了「笑点与泪点齐飞」,延续了第一部的好口碑,更是彻底完成了情感升华。

两部影片所展示的东北文化不拘又自带笑点,甚至有一股大碴子味儿,为我们所津津乐道。这样的东北底色也为电影本身蒙上一层地域色彩面纱:东北人想要揭开面纱去审判、去检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也想要一探究竟。

1号要问的是,为什么东北+网络电影的模式,始终能够擦出别样的火花?这种高热度,又能否被视作东北「文艺复兴」?

喜剧基因

网络电影,如今也开始直面一些严肃的主题。

就拿《东北告别天团》系列来说,它切入的是原本冷门、但近来在国内影视领域颇有热度的殡葬题材。去年,院线诞生了《人生大事》,网剧出现了《三悦有了新工作》,网络中对于冷门殡葬行业的讨论再起,「殡葬也能温暖,题材很有看头」。

《人生大事》是一部「正统」的殡葬题材电影。刑满释放的莫三妹、无家可归的小文和濒临倒闭的丧事店,因为一次丧事紧紧相连。《东北告别天团2》也有着相似的主线剧情和生死哲学,但「东北」二字,为电影赋予了更加轻松的喜剧色彩。

面对不可思议的万天降大饼,众多艺术家一改在第一部中的傲慢态度,纷纷前来抱大腿「抢活」。钱摆眼前,各种反转的上演闹出许多像「二笔奖」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桥段,在无形中给丧葬服务抹上了亮色,披上了喜剧外衣。

揽下抚养乐乐的责任,告别天团因为这个孩子逐渐变得有人情味儿:愿意出钱救乐乐的朋友、只收取一百块钱帮乐乐父亲办葬礼、将乐乐视如己出。

在完成这个天价大单的过程中,「告别天团」与屏幕前的我们共同思索生命、亲情的重量,用喜剧的方式探讨着生死议题。

如果要说两者最大的区别,那一定是《东北告别天团2》中无处不在的东北味儿。

电影开头,告别天团用蹩脚的英语念着葬礼悼词,可他们没有料到这些来宾都会说东北话。外国人与「那套嗑儿」、「搁这儿叨咕」、「备不住」、「二八啃子」等地道方言的奇妙碰撞,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同时猛地把他们拉到东北世界。

画面一转来到澡堂,两个儿子正在卖力地给父亲搓澡。而两位犟嘴老人为了证明自己宝刀未老,比赛谁在汗蒸房里坚持的时间更长,最后因为全身皮肤被医院。

赵大明白在知道自己生命所剩无几的时候,成天和儿子赵乐乐待在一起享受最后的亲子时光。他们在即将驶来火车的铁轨上狂奔,穿着东北花衬衫啃西瓜、交罚款钓鱼……明明是在描写生命的尽头,画面却做到了哀而不伤。

父子俩最后一场促膝长谈的地点在冒着烟的大排档路边摊。一位豪爽的东北父亲此刻的故作豪爽、隐忍和不舍情绪全都外露出来。街头烟火撞上父子永别,温情和感动尽在其中。

以及,乐乐在父亲葬礼上摔瓦罐的举动,是我国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保留的长子摔盆习俗。

这些「东北味儿」,是喜剧的天然土壤,或欢乐、或沉重,都让观众能够迅速地捕捉到电影的东北属性,顺利进入主创团队所预设的情绪接收轨道中去。与此同时,对于殡葬服务这类冷门题材的直接刻画,为电影开辟了一个链接观众的特殊小众渠道,特色地域下的特殊行业有了舞台表现力,反过来又赋予电影新生。

究竟什么是「东北范式」

从初代网络电影《四平青年》到《东北往事》,从讲恶俗故事到注入内核,从一小群人到另一小群人,十年时间,「东北范式」基本成型。

一是草根魅力,即东北人与生俱来的喜剧天赋。

《四平青年》甚至没有正经的导演和演员,而是以二人转演员和职工组成的草台班子制作了一部集艳遇、斗殴、谋杀于一体的农村黑道故事。大金链子大貂皮配上浮夸的表情,草根们把「洋气」扮成了「土气」,东北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粗鲁脏话和低俗段子,让它看起来就像是古早的快手视频加长版。但胜在其「造梦」成功:以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守住了中二少年的黑帮梦。

春节档上线爱奇艺和优酷的网络电影《我不就是酒神》,也能让我们很直观地感受到东北草根的幽默。其中宋海亮用无厘头的夸张表演塑造了一个善良、耿直的典型东北老爷们,一开口便金句频出:

「酒这玩意,我太懂了。有人喝了开心,有人喝了流泪。可我咋喝都不醉,就觉得酒瓶子有点废」、「喝了这杯人参泡的酒,咱们就是泡友了」

2月3日正式上线的东北喜剧电影《东北猛兽》,猫眼历史最高热度达到了.05。作为一部标准的东北喜剧,该片的班底非常「原汁原味」。导演文松曾获《欢乐喜剧人》大赛总冠军,并且邀请了许多东北喜剧老炮儿加盟。

贾冰在剧中扮演了一个狡猾的商人老四,搞事不成狂吃瘪;崔志佳饰演废柴兄弟会的核心人物周半斤,用神奇且清奇的脑回路一次又一次地化解阴谋危机。众笑星组队,稳定发挥搞笑实力,给观众送上捧腹大笑的喜剧大餐。

二是从「炕头文化」到「东北美学」的转型升级。

炕头文化,突出的是一个「简」字,人物简、题材俗。

《四平青年》《山炮进城》等早年东北网络电影,都不太注重题材的深度挖掘以及人物的塑造,以至于让观众看过第一幕就知道结局,见到角色第一眼就能预测剧情走向。比如成天喊打喊杀的黑帮青年,比如善良又容易上当的东北农民,过于扁平化的人物设计会加固刻板印象。曾提名金马最佳摄影奖和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的院线电影《东北偏北》,村民们愚蠢、闭塞的行为,正是炕头文化的精准展现。

而题材过于单一的弊端是,当你看完整部影片,也许你会记得在ktv光着膀子唱歌的一群人,但你会发现,除了笑点之外,获得不了任何成长型思考。

「炕头文化」发展到如今的「东北美学」,很大程度依赖于影片题材、人物形象和镜头语言的不断丰富拓展。

题材上,东北导演们没有囿于以搞笑为主的舒适圈,开始向外探索:被边缘化的丧葬行业、动物园纠纷、悬疑冒险怪谈等,天马行空不设限。

人物上,《东北告别天团》系列电影中的范大明白,就是一个形象极度丰满的角色。作为商人,他看重金钱,力求每笔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作为朋友,他也想帮忙完成遗愿。金钱与友情之间的冲突让我们看到了他不那么美好的一面,犹豫、挣扎、痛苦与和解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镜头语言的升级使东北愈发迷人,让观众对东北的期待值有了陡峰式的上升。去年上线的《东北合伙人》极其注重东北地域文化的表现。该片在吉林松原农村取景,片中北方农村的苞米地、瓦房、院子等都是典型的东北地域文化的符号。而这方水土养育出的人情世故,让情节具有十足的张力。王坤打肿脸充胖子买小汽车的情节符合现实逻辑,接地气也很容易心碎打工人的共鸣。鲜活的地方气息让人物有了现实生活的底子,进而表现出了生活的质感。

三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独有的东北生命力。

幽默、接地气、豪爽,这些东北人的特质,投射到电影上,我们就不难发现东北题材的电影都很喜欢聚焦小人物。常常以一个小镇青年的视角,展示世间百态,酸甜苦辣。

时隔八年,许君聪饰演的刘海柱在网络电影中再度归来,曾经的孤胆英雄更多了几分柔情底色:遇到心爱的姑娘热忱又胆怯,对父亲默默守护却沉默寡言,而当自己的家人朋友受到恶势力威胁时,他孤身相抗,直露侠义豪情。不同侧面的描写汇成小人物的弧光,才有了直击人心的力量。

《我不是酒神》中南北方文化的碰撞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让两个地域的差异和特征都变得尤为明显。

南方人第一次来到东北公共澡堂,什么感觉?从赤膊相见的震惊到畅快舒适,洗浴的整个过程,熊初墨都表现出难以掩饰的激动;再看南北的酒文化差异。以熊初墨代表的南方,认为喝酒就是讨个吉利,而以宋海亮代表的北方,则认为老爷们喝酒就图个痛快。二人的喝酒过程,也是南北不同的饮食文化的交锋与碰撞。

不论是展现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命运,还是描绘文化碰撞,这些蓬勃的生命力让东北电影在镜头表达又上了一个层次。

东北电影撑起网络电影口碑?

东北电影在一众网大里表现不俗,但也绝不至于被吹捧得天花乱坠。

在欢笑和争论中经历了三十年的风浪,东北电影也在不断地进行着革新,在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的同时,与真实生活高度契合的调性,也使其更「接网气」。「东北」逐步成为了网络电影的一大流派,无论是爱优腾还是家庭电视里的网络大电影,都有相当一部分东北题材。

除了真实,东北电影最擅长的就是讲好一个荒诞幽默的故事。这在国产剧普遍悬浮的当下,是一个很难得的清流。相较于那些住在别墅的国产剧定义的新穷人,那些坐在苍蝇馆子吃饭,穿着朴素棉袄,说幽默方言的东北人,很难不让观众心生亲近。

东北式荒诞幽默电影,叙述东北边缘人物所面临的创伤、人生困境和自我救赎。以东北日常生活的记忆化书写,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东北人民的身份认同。

东北题材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网大的流量密码,悬疑也好,喜剧也罢,沾上东北就容易挣钱。

—分账前十的东北电影数据来源:猫眼电影专业版

但近三年,分账票房前十的东北电影,豆瓣评分都在5分上下浮动。这样的分数在网络电影市场中算是不错的成绩,但相较院线电影,「故事老套」、「笑点生硬无厘头」、「表演粗糙」、「抄袭」等评价占据豆瓣短评中的很大一部分。当澡堂、洗浴、酒、烧烤等东北特色IP被榨干,无论角色表演得再怎么卖力,拉不动观影需求,也就丢失了观众黏性。这就倒逼东北网络电影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前提下,提升创作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消费情怀。

「你拍两部,我就要拍三部」这样只求快不求质的攀比心态无法实现东北范式的创新提高。要想走得更远,东北电影就不能被卷进这样的「内卷怪圈」。

东北电影在让自己成为东北名片、追求地域个性文化的同时,还要警惕刻板印象。

只有充分吸纳当代审美与价值观,完成对传统东北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当代喜剧基因的丰富与超越,才能争取到更辽阔、更自由的生长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