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孩子识字的最佳时机是几岁?怎么做能顺利迎来识字爆发期
不少家长都认为孩子认字和讲话一样,是自然而然学会的。不用刻意去培养,转头就把重心放在了兴趣补习班上。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孩子到了2岁,身体上的发育趋于缓慢,而大脑和智力却在全速发育,需要更多的外界刺激,家长若是不留心,很容易错过文字记忆培养的黄金期。
01
识字量对孩子小学学习的影响
济南育贤小学的张立校长,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天,都要发一张个常用字表,让学生认读。
连续五六年的统计显示:入学前,儿童人均识字在至个之间。认字以上的大有人在,有的竟能认多个字。一个字不认识的,没有。
张立校长说,他的学校地处济南的城乡结合部,在城区,新生的识字量会更大。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我们感受到的“识字提前”是真实存在的,“时代不同了,一年级识字教学的起点不再是零。”
虽然双减了,但还是要承认,学龄前识字量太低,对小一孩子各方面都有影响。这里我说得太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是跟同班同学相比,相对较低,识字量在班级排名较后,二是识字量不足,绝对值过低,常见的汉字都不认识,不能自主阅读课本,更不能自主阅读课外书。
虽然说,随着年龄增长,识字量带来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但如果你能在学龄前,扶孩子一把,他在小学低年级便能走得更从容、更有信心!
02
孩子识字的最佳时机是几岁?
几岁开始教孩子识字是最适合?相信这是每个家庭都关心的问题。从生理学上讲,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
一些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3岁是自然记忆能力和整体模式识别能力的最高峰,孩子能像认识其它物品一样自然接触和认识汉字;4~5岁的孩子普遍可以认字,而且识字速度不比6~7岁的孩子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在这个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称为“幼儿书面语言掌握特点的实验”。
实验过程相对学术,大家看起来可能会觉得晦涩,我就不在这儿累述了。能够明确的是,以名幼儿为样本量,综合家长和教师问卷的实验调查表明:
孩子存在识字敏感期,在4-5岁之间。敏感期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增强,学得快、记得牢,往往出现爆发式的识字量增长,部分孩子就此迈入自主阅读。
但识字敏感期的出现至少需要-个汉字作为基础和前提,也就是“最低输入量”。研究者们按照儿童发育规律推导,孩子完成这个“最低输入量”大约需要8-10个月,由此推断出幼儿识字的最佳时机是3岁。
不过,3岁是个普遍值,这里面仍存在个体差异。
比如,有些听觉型的孩子,可能4、5岁了,依然对文字没有兴趣,父母有心引导时,会表现出令人沮丧的排斥感。
另外,还有些视知觉发育较早的孩子,可能不到3岁就表现出对文字的兴趣,出门逛看见站牌啊店名啊都会咿咿呀呀讲一番。
面对这两种特殊情况,建议:
前者家长,咱们得坚持“儿童本位”的教育思维,孩子听觉发育早视觉发育晚,你可以在平时陪他多玩些促进视知觉发展的游戏,但不要强行识字,尊重孩子特性,慢慢来;
后者家长,大可以行动起来,孩子都已经表现出对文字的兴趣了,为何还要遮遮掩掩不作为?不要被理论束缚住手脚,理论是普世性的,身为父母,永远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性来做选择。
03
怎么做,能帮孩子顺利迎来“识字爆发期”?
当孩子有认字需要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尽量满足。孩子是好奇的。他看见了环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他需要认识这些字。在孩子有自己的需要时,他心情舒畅,学习效果也比较好。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想要识字的时机,“趁机而教”。
(1)联系生活
汉字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就是符号。想要让孩子认识并且记住这些符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把汉字和实物结合起来一起记忆。
比如:我们可以在家里的物体上贴上便利贴,写上物体的名字:冰箱、门、窗户、电视机、玻璃、桌子、茶几、椅子等等。然后引导孩子一遍一遍地读,来加强孩子的记忆。
(2)一个策略
瑞典幼儿教师会组织诸如“夏日派对”一样的活动。
活动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张纸条,请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建议以画画、涂鸦或文字形式呈现出来。活动中用到的邀请函,也会请孩子自己制作,可以是简笔画也可以是文字和画的结合。
你能看出老师的目的吗?
如果你以为老师的目的是让孩子学“写字”,那就大错特错啦。
这个策略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除了口头语言,我还可以用书面语言表达所感所想”,以此帮助孩子建立对“书面语言”,也就是文字的亲密感。
(3)重推阅读
从科学角度而言,6岁以前的儿童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右脑具有惊人的图像记忆、图像思维和图像创造能力。你在阅读时读到的每一个字,都能在他们的脑海中迅速转换成当前语境中的意思,从而对这个字产生记忆。
反之,如果你在阅读的时候,一味催促、责备孩子,让孩子多识字,孩子反而会对阅读这件事情产生反抗心理。而你自觉已经教孩子几个星期的字了,孩子依然学不会,你的失望情绪更是会加大孩子对于阅读的抵触心理。
那么阅读怎样的书籍也是一门学问,推荐家长挑选图文并茂的绘本,这样会让小孩对阅读更感兴趣。
给家长们推荐一套《语言表达第一课》,它一直是备受家长推崇的“语言启蒙神奇绘本”——早在年时,它叫《语言图鉴》,在网上竟被炒到多一套。
他是日本童书天王五味太郎,是日本在海外知名度最高的图画书作家,没有之一。其作品曾屡获国际大奖,包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意大利国际图画书原画展奖,路傍之石奖等等。
他的绘本,最大的特点是:趣味和幽默感。这令每个刚接触他绘本的孩子,都爱不释手。
这套《语言表达第一课》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这套书是专门启蒙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可以显著提升孩子的词汇量。
书中有超多的小卡通,每个小卡通的形态、动作都不同。孩子在观察后,需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如果孩子说不出,下面有小字提醒。
里面的词汇量特别大,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的训练,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这样在说话时,就不会语言匮乏了。
通过这套书,可以让孩子在五岁以前,掌握两千以上的词汇量,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就会用各种动词、形容词、比喻句。
这样,孩子在小小年龄,就能成为一个“出口成章的主持人和演说家”。
01让孩子痴迷的儿童涂鸦
五味太郎的画风,初看就像儿童涂鸦,很不高级的样子。
但买过他的作品的家长都知道,这种充满童稚趣味的风格,正是幼儿们喜欢的类型,这感觉就像是孩子们的同龄人画的一样,能立刻拉近跟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这就是五味太郎绘本的最大特点:将孩童的风趣和童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让孩子爱不释手的深层次原因。
02超级丰富的词汇量
超级丰富的词汇量,是它的最大价值点。
比如:说起妈妈的样子,你可以用多少种方式形容出来?
在这本书中,居然为我们展示了16种妈妈样子的形容词:博学的妈妈,温柔的妈妈,忙碌的妈妈,严厉的妈妈,疲倦的妈妈……
每一个词,还配以幽默且写实的图片,比如耳尖的妈妈在偷听你打电话、有劲儿的妈妈在用力打你屁股、眼明手快的妈妈在抢购……
画面感超强的即视感,让孩子在笑声中,学会高情商和表达。
同样,书中还对“什么样的宝宝”“什么样的食物”等等16个孩子日常经常接触的事物,展开天马行空的描述和介绍,拓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圈。
03充分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欲
作者为了让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欲,特将认字这种枯燥无味的事情,融入到孩子日常喜欢的生活场景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比如在游乐园、幼儿园、动物园、游泳馆等地方,都会发生什么好玩的故事呢?来找一找,看一看。
孩子可以轻松自在地享受语言妙趣,自发性地去观察和思考:怎么表达才是正确的?怎么表达才能达到目的?怎么表达大家才会听他的?
这本书的妙处还有很多,很难一一形容,再放几张图片,家长们感受下就知道了。
读过五味太郎绘本的家长都知道,他的作品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好玩,有趣,充满着让人惊叹的奇思妙想。
阅读五味太郎的绘本,第一眼的感觉总是怎么这么简单?再认真看下去,发现简单中其实蕴藏在大智慧,而且总有惊喜不断的感觉,让孩子回味无穷,印象深刻。
这套《语言表达第一课》系列,就是给人这样一种感觉。
难怪有人说:“此绘本一出,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语言启蒙”童书,都黯然失色。”
买过的家长们都庆幸能拥有它,让自己的孩子在“说话”这件事上,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通过这套书,可以让孩子在五岁以前,掌握两千以上的词汇量。将来即使不成为主持人和演说家,靠这口才,也是人中龙凤,未来可期。
这套书共四册,刚重新加印出版,原价,现在团购价99,数量不多,大家点击下方横幅链接可参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