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前,青海牧民达杰的爷爷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曾经赤手空拳打死一只金钱豹,成为远近闻名的“打豹英雄”。如今,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和平相处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保护野生动物,也成了牧民们共同遵循的理念,达杰和乡里的村民们不仅成为了生态管护员,而且转型成了野生动物摄影师,拍摄下很多关于野生动物的珍贵照片。野外拍摄的过程中,他们还曾经多次救助受伤的雪豹,包括前些年轰动全国的10岁雪豹“凌雪太后”。
近日,一场展出这些牧民摄影师最新作品的展览在上海开幕,人们了解到高原上野生动物保护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进步,正如现场一位摄影师所说:“让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拿起摄影机去拍摄,这种力量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先天条件是任何人不能比的,希望这些珍贵照片带给大家的,是对生命更深的尊重与敬畏。”
“打豹英雄”的孙子成了野生动物的保护者
以前有一本小人书《打豹英雄》,讲述了在澜沧江源头的昂赛草原上,藏族青年东布达扎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金钱豹,成为远近闻名的“打豹英雄”。几十年过去了,人们的意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和平相处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保护野生动物,也成了昂赛牧民们如今共同遵循的理念。当年的“打豹英雄”东布达扎的孙子不仅成为了一名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而且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了很多关于野生动物的珍贵的照片。
牧民摄影师在观察目标。
年3月,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始试点运行,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带,海拔米以上,有雪豹、金钱豹、棕熊、狼、猞猁、白唇鹿等珍稀动物。今年10月份,预计三江源国家公园会正式挂牌。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后,当地政府也把牧民们组织起来,每一户出一个男丁担任管护员,成为雪豹、金钱豹等野生动物的保护者,东布达扎的孙子达杰就是其中一员。
摄影大师偶遇当地牧民,开启牧民转型之路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当地牧民群众日常巡山清理垃圾、保护动物,每人每年能够拿到2万多元,再加上高山草原补偿费、管护费等等,固定年收入有四五万元。放牧牛羊是一笔财富,另外,当地盛产虫草,每年5月中旬,牧民群众几乎都会上山挖虫草,收入相对不错。
生活条件好了之后,牧民们的精神生活逐渐丰富起来,数码相机开始普及。因为他们和野生动物零距离,除了用相机拍摄日常生活,也拍到雪豹等珍稀动物。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和达杰及其伙伴次丁偶然一次接触,开启了这段缘分。
奚志农是“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他在年至年曾经将鲜为人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展现在大众面前,并由此保住了它们所栖息的一片原始森林。年,奚志农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他做过央视《动物世界》的摄影师,作品登上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
牧民摄影师拍摄到的雪豹。
年,奚志农来到昂赛乡,被这里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所吸引。年,他再次到来。
奚志农说:“我真正认识达杰和次丁是在年1月,当时他们拿着一个长焦的卡片数码相机,向我展示雪豹照片,有很多张,我非常惊讶,这是很多野生动物摄影师做梦都想拍到的。但是由于设备的限制,有一些照片是用数码变焦拍的,完全糊掉了。我当时就感觉太可惜了,太遗憾了。”
三位牧民摄影师拿着器材拍摄。
从那时候开始,奚志农就和朋友开展“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给达杰和次丁提供了两套相机和几只镜头,并且进行了培训,让他们用更好的设备拍摄。
牧民曲朋也非常喜欢摄影,年时就花了1万多元买了一台单反相机,但是只知道从取景框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随便按一下就有一张照片,对焦距、光圈等概念的了解几乎是零。年,经过达杰的介绍,曲朋也认识了奚志农,开始学习专业摄影技术,于是牧民摄影师有了最初的三粒“种子”。
守护雪豹母子30多天拍出珍贵照片
牧民摄影师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没有高原反应,擅长爬山,都有一对鹰眼,能够敏锐地发现目标,还可以和当地牧民随意打交道,消息渠道灵通。在奚志农的精心教导下,这三位摄影师进步神速。
即使有很多优势,拍摄雪豹依然充满曲折和艰辛,需要机遇、耐心和毅力。
年3月,次丁听说有一头牦牛被雪豹咬死了,他就赶过去拍了一些照片。第二天下了一场大雪,他在山上发现很多动物的踪迹,听到叫声,顺着声音走过去,突然发现两只雪豹在交配,于是拍摄下来。这是极为罕见的现象,以前从来没有人拍到过这种照片。
年夏天,挖虫草的牧民发现了一个雪豹的洞穴,当时雪豹妈妈正在抚育两只新生的宝宝。通常以雪豹的习性,如果被人类发现,会带着孩子很快离开。非常幸运的是,这只雪豹妈妈对“外来者”表示了极大的宽容,奚志农和三位牧民摄影师隐蔽在50多米外的地方守了30多天,拍下许多极为珍贵的资料,即使是BBC和《国家地理》也未必能找到这样的机会。
他们拍到的两只雪豹宝宝。
奚志农在拍摄札记中说:“透过薄雾,也透过镜头的取景器,一只小雪豹的脸正对洞口,很安逸地睡在妈妈身上,妈妈的大尾巴相当于一个大围脖或是一床被子,看上去真令人感动。小雪豹的头动了一下,可惜还有雾,我们没有办法拍摄,只能耐心等待。作为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最需要的就是耐心。我这几十年的野外生涯,可能大半的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只不过这一次等待实在是太激动人心了……”
牧民摄影师不仅拍摄,还多次救过雪豹
他们不仅拍摄,还曾经多次救过雪豹。
年11月24日晚,达杰和弟弟驾车时在路边发现一只受伤的雪豹,他们将它送到乡里做了一些简单的处理,由于当地不具备进一步治疗的条件,这只雪豹被送到北京动物园做了手术,康复后再被送回青海。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达杰说:“那天晚上大概10点左右,我看到一只雪豹睡在路边,我拿起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它发现有人靠近,就站起来走了一两步,我发现它的腿断了。我想救它,但是没有绳子等工具,就让弟弟看着它,我回去拿了毛毯和手电筒,把它带到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给奚志农老师打电话。我守了它一晚上,给它喂了一些食物,之后经过乡派出所和卫生院救治后,它被送到西宁野生动物园。”
这只老年雌性雪豹已有10岁,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凌雪太后”。这次救助轰动了全国。
达杰拿着设备在选景拍摄。
年,次丁也救助过一只受伤的雪豹。当时他和一个同伴骑着摩托车回家,路上碰到一只雪豹的亚成体(刚刚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雪豹),不知什么原因受了伤,很多天没有吃东西,躺在路边奄奄一息。
次丁说:“我发现那只雪豹后,也是非常好奇,拿起相机左拍右拍,但是越看越发现它的各方面都不对劲,可能奄奄一息了。我就脱掉上衣,把它的头蒙住,把它抱着带回家,并向乡政府汇报了情况。经过20多天的休养,小雪豹恢复好了,我才把它放归野外。”奚志农就是因为这件事认识了达杰和次丁。
牧民拍摄野生动物,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昂赛乡的乡长多杰说,昂赛乡有多名生态管护员,这三位牧民摄影师是其中的成员。牧民们每天早上要在限定的生态管护区域进行日常巡逻,以前因为文化水平有限制,途中的山、水、动物等资源难以通过影像来展现,给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提供影像资料也有技术障碍。今年4月,他和奚志农商量为牧民开展一次摄影技能培训,让牧民群众能够用影像资料真实反映国家公园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野生动物等等风貌。正好,奚志农早就有为牧民进行摄影培训的想法。
7月份,昂赛乡的第一期的牧民生态摄影师培训班开班,牧民们报名非常踊跃,80多人报名,因为场地等因素,只录取了40多人,参加培训的牧民基本上都是自己采购影像设备来学习。奚志农除了亲手教学,还请来鲍永清等摄影大师讲课。
牧民摄影师也影响了自己的孩子。达杰的女儿康卓才7岁,就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6岁开始跟着爸爸上山,偶尔会在爸爸休息的时候拿着“大炮筒”拍摄。在培训班结业评奖中,康卓获得了青少年特别奖。
达杰和女儿康卓在拍摄。
8月9日,“我从江源来——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作品展”在上海开幕,达杰、次丁、曲朋多年来拍摄的照片和第一期培训班的最新作品进行公开展出。
随着数码技术的进步,似乎人人都成了摄影师,不过牧民转型为野生动物摄影师具有特别的意义。奚志农说:“让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拿起摄影机去拍摄,这种力量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先天条件是任何人不能比的,希望这些珍贵照片带给大家的,是对生命更深的尊重与敬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宋世锋实习生郑星雨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野性中国工作室)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