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动物园 >> 上海动物园优势 >> 正文 >> 正文

王阳明诗文中的贵州生态天眼新闻

来源:上海动物园 时间:2024/1/28
北京中科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明正德四年(公元年)3月,被贬贵州龙场驿任驿丞的王阳明来到龙场,开始他的谪居生活。阳明洞在龙场,他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很快与当地少数民族人民融为一体。在缺吃少穿、居山洞枕岩石之际,当地人给予他最大的关心与帮助,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人人有良知。他在龙场潜心耕读,安贫乐道,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良知之道,赋予“心即理”新的内涵,认为“心在物上,理在心上”,奠定了王阳明心学的基础。谪居期间,王阳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对贵州的生态环境、人文风物给予了高度赞美。空气清新:长夏全无暑气侵首先,我们看王阳明谪居贵州龙场期间所撰写的对联:“壮思风飞冲情云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通常说的是“秋高气爽”,王阳明说的是“爽气秋高”。说一个地方“秋高气爽”也好,“爽气秋高”也罢,大致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白天碧空万里,夜晚的天空又无云层遮盖,地面上的热量可以自由散放。加上入秋后,日短夜长,白天吸收的太阳热量,不够弥补夜晚散放的热量,于是地面的温度就逐渐降低下来,但降低得还不多,因此是始凉未寒,气温宜人。二是入秋后,人们出汗较少,即使出点汗,由于空气中缺少水分,干而凉的空气使人身上的汗液很快蒸发掉,身上的衣服有凉爽感,因此给人们以“气爽”的感觉。在王阳明的对联里还说了“和光春霭”。和光,指“柔和的光辉”;“春霭”是形容春日的云气。贵州降雨充沛,却又地处高原,且是喀斯特地貌,雨水渗透快,一旦温度变化,又形成雾气升腾,云蒸霞蔚,恍若人间仙境。一年四季都沐浴柔和的光辉,如同春天的云气。阳明先生珍稀文献再读王阳明的《书庭蕉》:“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但得雨声连夜静,不防月色半床阴。新诗旧叶题将满,老芰疏梧根共深。莫笑郑人谈颂鹿,至今醒梦两难寻。”从诗中看,夏日的贵阳并没有让人感受到“暑气”。夜间,月光被房檐前的蕉叶遮挡,井边半明半暗,诗人惬意地坐在客房里写诗、遐想,心中满满的舒适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爽爽贵阳”的旅游形象品牌。环境优美:春初复来花满山王阳明在《瘗旅文》中这样描述:“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飱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阳明先生珍稀文献文中路过龙场的吏目及其子、其仆三人,因疲惫、烦闷、受瘴气侵入而死。瘴气是由动物的尸体、植物的叶和茎腐烂而形成的。有瘴气的地方,植被一定很好,《瘗旅文》的场景在龙场(今修文县)蜈蚣坡。文中说山崖上狐狸成群,山谷中毒蛇粗如车轮,就算不掩埋他们,他们也一定会葬在动物的腹中,不致长久的暴露……也许作者有夸张的成分,但当地动物多、凶猛是肯定的。随后,王阳明在为他所掩埋的三人唱歌的时候,歌词描述: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树林茂密得连鸟都飞不过去。怀念家乡的游子,在林中分不知东西南北,连自己的家乡在哪个方向都分辨不出来……还说如果自己也死在这里,那么与他们一起遨游嬉戏,其乐无穷。虽然文中“驾驭紫色虎,乘坐五彩龙”是作者的比喻和向往,但至少也能说明当时天朗气清,彩云飘荡。他还对死去的吏目说,不要担心没有吃的,“餐清风,饮甘露”是道家养生辟谷之道,王阳明曾在绍兴城外阳明洞天修道,说明他认为这里是空气清新,适宜养生的。作者还说:麋鹿朝为友,到晚间再与猿猴栖一洞,则更说明当时龙场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简直一个天然的原始森林保护区,一个天然的野生动物园。民风淳朴:明日相思隔陇烟王阳明刚到达龙场时,居住在一个地下小山洞,他在里面读《易经》,山洞起名“玩易窝”,并在山上搭一个草庐居住。写了《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开棘自成篱,土阶漫无级。迎风亦萧疏,漏雨易补缉。灵濑响朝湍,深林凝暮色。群獠环聚讯,语庞意颇质。鹿豕且同游,兹类犹人属。污樽映瓦豆,尽醉不知夕。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从诗中看,王阳明与当地人相处甚欢,大家来看望他,虽然他听不懂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但从表情上看得出大家对他很友善。王文成公祠《何陋轩记》载:“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而王阳明对龙场人的评价是:“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离开龙场时,他在《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中这样写到:“雪满山城入暮关,归心别意两茫然。及门真愧从陈日,微服还思过宋年。樽酒无因同岁晚,缄书有雁寄春前。莫辞秉烛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陇烟。”诗中,王阳明将要离去、十分纠结的心情,表现出与朋友、与学生之间的依依不舍。也正是因为贵州人的善良、淳朴,王阳明才在《象祠记》中感叹:“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社会安定:青崖缺处见人家王阳明《村南》中写到:“花事纷纷春欲酣,杖藜随步过村南。田翁开野教新犊,溪女分流浴种蚕。稚犬吠人依密槿,闲凫照影立晴潭。偶逢江客传乡信,归卧枫堂梦石龛。”诗中呈现一幅安定祥和的画卷,不难看出龙场人民的生活恬淡、与世无争。蜈蚣桥又如《陆广晓发》:“初日曈曈似晚霞,雨痕新霁渡头沙。溪深几曲云藏峡,树老千年雪作花。白鸟去边回驿路,青崖缺处见人家。遍行其胜才经此,江上无劳羡九华。”诗中一派田园风光,那么自然、宁静,令人向往,王阳明被眼前的景致所吸引,认为这里就是人间仙境,表现出希望在此常住的念头,并感慨自己走遍名山大川才来到这里,从此不再羡慕九华山,在诗人眼中,这里才更是修道的好地方。(李半知,本名李小龙。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会理事,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秘书长、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贵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修文县文联主席。)文/李半知文字编辑/邱奕视觉编辑/向秋樾编审/李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