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戈插图/左马摄影/孙戈节选,全文刊登于《新知》年9月刊
小时候不能上网也没有那么多靠谱的读物,深入了解动物的唯一途径就是整天泡在动物园里。90年代末欧美自然纪录片大批进入中国,年上了大学后又有机会接触图书馆中浩瀚的国内外资料,而且学会了上网,但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不但没有削弱动物园作为科学圣殿的作用,反而使我愈发感叹经历过北京动物园的全盛时期是多么幸运:全部六种大猫(虎、美洲豹、花豹、雪豹、狮、云豹)、三种大猿(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三种犀牛(独角犀、黑犀、白犀)、三种貘(马来貘、中美貘、南美貘)、七种叶猴类(白头叶猴、黑叶猴、菲氏叶猴、戴帽叶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这样的阵容在全世界都屈指可数。
尤其是那些以前被忽视的冷门物种,随着了解的深入,才发现它们才是动物园中真正的珍宝。进门之后的第一个展区雉鸡苑,被一些外国游客称为“世界动物园中最棒的雉类收藏”,曾生活着稀有的绿尾虹雉和红胸角雉。正对大门的水禽湖中游弋着野外数量仅几百只的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貌不惊人的鸣禽岛上曾住着白肩黑鹮——全球数量仅约只的极危物种,在东南亚原产地之外只有北京动物园展出,我至今都对它白色的肩章和后脑勺蓝色的裸露皮肤记忆犹新。鸟馆西北侧羚羊馆推倒后改建的科普馆曾展出蓝喉太阳鸟;太阳鸟吃花蜜,极难养活,年时整座科普馆的地面都摆满鲜花、楼道里挂满盛着花蜜的杯子,十几只蓝喉太阳鸟和几只绣眼鸟在馆中自由活动。
戴帽叶猴小灰
在现在灵长类区的中央有一座猿猴馆,但它在地图上却叫“叶猴馆”。因为这里先后养过黑叶猴、白头叶猴、菲氏叶猴、戴帽叶猴和东黑白疣猴5种食叶猴类。再加上南边金丝猴馆的3种金丝猴,北京动物园养过的食叶猴类达到了8种。对于一个温带动物园,这极其难得——叶猴类食性特殊,在冬季也需要取食大量树叶,是最难养的动物类群之一,即使欧美的大动物园通常也只展出两三种。我最喜欢菲氏叶猴“灰灰”,因为它有漂亮的白眼圈和灰白色毛发,喜欢文静地坐在笼边看人来人往。而最难得的是熊氏戴帽叶猴“小灰”,野外仅见于云南独龙江和缅甸东北部,全世界动物园目前都没有展出,近年西方动物园中也只有德国的海拉布伦动物园展出过。
此外我还是灵猫科的粉丝,而一切的起因则是中学时逛动物园遭遇的一场暴雨。当时没带伞,只好就近躲进夜行动物馆。雨下了一个小时才停,我只好仔细看看这些以前从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