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很多道路街巷
都爱以动物的名字命名
晃眼一看
简直是一个大型动物园
什么牛王庙驷马桥羊市街
鸡市街肥猪市马镇街....
加起来都能凑齐十二生肖了
当然除了兔子
这些以动物命名的地名
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NO.01牛王庙街
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牛神崇拜,大约在宋代开始将牛神称为牛王,并在各地出现了牛王庙,用以保护农家的耕牛不染瘟疫。
牛王庙中的铁牛雕塑康熙七年(),成都乡间发生牛瘟,四川巡抚张德地带头捐资,修建了牛王庙,还在庙中铸了一头铁牛,庙前的街道也就因此命名为了牛王庙街。
NO.02驷马桥街
汉代成都的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初入长安时,面对着为他送行的朋友,提笔在送客观的大门上写下“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唐代大诗人岑参所写的怀念司马相如的诗句“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及乘驷马桥,却从桥上归。”
刘心源《驷马桥记》拓片宋代的成都知府京镗主持重修之后,就根据司马相如的故事将重修的石桥正式更名为驷马桥,刻《驷马桥记》与石碑上。从此以后,这个包含历史文明的名字就一直使用到现在。
NO.03骡马市
旧城改造中的骡马市片区陈锦摄影成都原来是有一条骡马市街的,就是今天人民中路的羊市街口到青龙街口的这一段。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建人民中路,原来的骡马市街就成了人民中路的一段。从此以后骡马市就不再是街道名,而是一个片区名。
骡马市得名于清代前期主要为皇城中满蒙八旗的需要而在这里设置的骡马市,早在清代后期,这里的骡马市和南边相邻的羊市就已迁出了城外,但是地名与街名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NO.04羊市街
在繁华的骡马市街区,有一条宽阔的大街叫羊市街。这里在清朝初期是皇城后门外的一片回族聚居区,在狭窄的小街上设有羊市,所以在清代就被命名为羊市街。
诗婢家冯水木摄影早在清代后期,羊市街上就没有了羊市,而是成了一条充满文化气息的街道。这里有全国知名的“诗婢家”,还有张姓开设的“贵林书店”,温姓开设的“墨池阁”,胡姓开设的“俊哲书店”,在民国时期都是成都颇为知名的书店。
NO.05肥猪市街
从南门大桥向南,在浆洗街和洗面桥街接口的西边,就是今天听起来名字有点不雅的肥猪市街。
这里在过去属于城乡结合部,是成都南门一带主要的生猪集散市场(也还有活牛活羊市场,直到年都还有可以圈存头牛和头羊的圈舍),所以称为肥猪市街。
NO.06鸡市街
牛市口以东的羊子市巷北端有一条小街叫鸡市街,因为过去是得胜场的鸡市而得名。
皇城坝民居陈锦摄影在玉带桥街的南边,还有一条小巷叫鸡市巷,过去曾经是北门一片的重要鸡市。这两条小街都已经在几年前被拆除。
NO.07狮子巷
年狮马路中华女中初中22班毕业留影帘官公所街以北、小关庙街以西,有一条狮子巷。清代时巷中有一座土地庙,庙前有石狮一对。过去的土地庙一般都是小庙,庙前少有石狮。这里的土地庙前的石狮就成了巷中较为显著的标志,于是这条小巷就叫作狮子巷。
NO.08青龙街
青龙街号教堂及边楼年摄相传唐玄宗年间担任成都最高长官的章仇兼琼,有一天晚上梦见了水中的龙女,于是就在洗墨池边修建了祭祀龙女的龙女祠。到了宋仁宗时,龙女祠加以扩建,改名为龙女堂,并在龙女堂的左边小溪上修建了一道桥。
青龙街号后院别墅楼按照古代对天空中星宿“四象”的传统称呼(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就称为青龙桥,以后在桥边形成的街道也就叫作青龙街。
NO.09马镇街
年的马镇街赖武摄影马镇街得名于原来设在街中的马正司衙门。马镇街从宋代以来就是四川地区管理马政的衙门所在地,曾经名为马务街、马政街,清代名为马政街,有可能是同音的误写,也可能是由于街道之上人马繁杂,有如市镇。
NO.10马家巷
年的马家巷赖武摄影马家巷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南起东糠市街,北至玉成街再折向和尚街。这里在清代本是东城墙之内联系射箭的箭道,光绪年间这里设立了一个官方的被服库,一户守库的马姓人家最早定居于此,马家巷也就因此得名。
街巷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当我们漫步在成都的每一条街巷
追寻一段又一段历史的记忆时
你会发现成都的背后
拥有着无数的故事
值得你停留脚步了解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