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2.3亿人次,收入超亿元
旅业回暖,黄金周如何成“舒适周”
今年“五一”期间,黄山入山通道一侧人挨人,另一侧则空荡荡。受访者供图
人流如织、摩肩接踵,今年“五一”小长假各大景区的“人从众”景象刷屏朋友圈,“黄金周”名副其实。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经测算,年“五一”小长假,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同期的.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77.0%。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出游呈现出何种新趋势?旅游业强势回暖的背后又有着哪些隐痛?
平台订单量指数级增长
游客出游热情高涨
今年“五一”假期连休5天,消费者因疫情防控积蓄已久的长途出行需求终于得以释放。
梳理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后,记者发现,“五一”小长假期间,酒店、机票、门票等预订量呈指数级增长,游客出游热情高涨。
携程数据显示,携程“五一”黄金周总订单量同比增长约%,对比年同期增幅超过30%。在黄金周的带动下,携程部分业务更是实现了历史峰值的突破,如携程酒店预订间夜以及GMV(网站成交金额)在假期前三天连续突破平台历史峰值,对比年同期,单日订单量增幅最高达70%。
据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机票、酒店预订量都创近年“五一”假期新高,机票预订量较年增长超3成,酒店预订量较年增长超4成,5月1日起飞的机票、入住的酒店预订量打破了平台历史记录。
同程旅行发布的《年“五一”假期出行报告》显示,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国内景区、住宿、大交通等各类旅游消费均实现大幅增长,大交通(含机票、火车票、车船票)服务人次同比上涨%,酒店预订间夜量同比上涨%,平台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同程旅行平台各项业务预订量业务指标不但远超去年同期水平,而且已全面反超疫情前的年同期水平,国内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
此外,在各地政策、用户出游热情及平台促销三方共同发力之下,今年“五一”成为民宿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热的黄金周。木鸟民宿数据显示,今年民宿预订量为年同期的2.5倍,是年同期的7.8倍,超出节前预期,民宿行业的强势复苏也为民宿行业带来了发展新希望。
“尽管对今年‘五一’期间的火爆早有预期,但能够打破单日预订记录的表现仍然让整个旅游业为之振奋,旅游业国内大循环已呈现出良好态势。”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这说明国民的出游消费需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因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被进一步激发,这也为整个旅游业的复苏注入了强心剂。
无预约不出游成为常态
今年“五一”小长假的火爆出游现象在节前便早有征兆,国内各大知名景区的门票更是一票难求。
北京故宫博物院门票在假期前一周就售罄;小长假第一天,上海迪士尼乐园、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热门景区就显示整个假期已无余票,八达岭长城、北京动物园、安徽黄山等景区仅能购买假期后两天的门票。
“西安大唐不夜城地铁口排百米长龙”“敦煌景区骆驼排队上山”等新闻更是轮流登上微博热搜,全国各大景区再现人流涌动的景象。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年“五一”小长假,平台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增幅高达4倍,相比疫情前的年也实现了%的增长。5月1日和5月2日,同程旅行平台景区单日出票量连续突破历史新高,5月2日单日出票量同比上涨%。
放假前夕,文化和旅游部就已明确提出,各地景区景点“五一”期间要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尽管各个景区实施预约制,严格限制客流,但依然出现了“人从众”场景。
“5月2日,我和家人到了五台山脚下。因为我们没有提前买票,无法进山,但苦等2个多小时后依旧买不上票,后来五台山干脆官宣‘不卖票’了。”来自北京的龙女士趁着小长假与家人自驾前往山西旅游,但她直呼“假期太失败了”,没有预约的龙女士及家人只能败兴匆匆返京。
据了解,除山西五台山外,全国多地景区均因到访游客超出景区防疫最大承载量而停止售票,如河南龙门石窟、老君山、龙潭大峡谷,湖北黄石阳新仙岛湖、咸宁通山隐水洞、恩施大峡谷景区等都在5月2日上午发布红色预警,建议未预约的游客改在5月3日以后到访,或改道去附近的其他景区进行参观游览。
如今,我国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无预约不出游”也随之成为旅游常态。“景区预约制不仅有利于避免游客扎堆、减轻景区压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旅游舒适度。”景区相关从业者王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新旅游时代下,每个游客都应养成提前预约的良好习惯,这于景区和游客个人而言是双赢。
人流如织背后的隐痛
杭州西湖断桥变“人桥”、西安兵马俑“只见人头不见俑”,而去年就因“人从众”登上热搜榜的黄山景区,今年依旧如故。
“我们是5月2日去的黄山,体验非常不好,全程都在排队。”北京游客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与老公选择坐缆车上下山,但想要上山首先必须搭乘景区的大巴车,私家车无法入内,而景区大巴车排队时长就需要半个小时,上山时缆车排队又得用一个半小时,到了下山,缆车排队的队伍就更长了。“基本就是人挨着人,原本一个半小时的下山路,足足用了5个小时。”张女士无奈地说。
不过,最令张女士感到无奈和费解的是,上山路已被堵得水泄不通,但景区仍旧坚持单侧限流。张女士说:“上山道上的另一侧基本无人反向入山,但景区只开放一条道路,相当于只有一半的通道入山,不堵才怪呢。”
越是火爆的小长假,越考验景区的接待能力与管理能力。在王鑫看来,黄山景区作为国内老牌景区理应有丰富的应对经验,但显然其并未将旅游平峰与高峰做区别处理。
据悉,自年我国首设黄金周以来,几乎每个黄金周都会出现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现象。为何年年限流,年年人挤人?景区红线究竟准不准?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所所长刘思敏分析:“不排除一些景区的眼前经济利益压倒了其安全防控意识,没有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五一”前夕文旅部已明确要求各景区要全面实施门票预约制度,实施预约制后,景区限定每日合理的客流量防止拥堵。王鑫认为这本身是可以借助科技力量避免的:“如今互联网技术这么发达,明明早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测算出已预约的游客接待量,但仍旧拥堵严重,出现游客数量超过景区接待能力的现象。这说明部分景区受经济利益驱动,开放了超出接待能力的客流,或者景区的游客接待量本身在设定上就存在过高的可能。”
今年“五一”小长假旅游业强势回暖,靠门票和缆车就能赚大头的景区显然是受益方之一。以黄山为例,据张女士透露,“五一”期间,90%的游客到了黄山都会选择搭乘缆车解决上下山的问题。记者粗略计算,仅上下山缆车、门票、景区大巴这三项所产生的费用每人就要元左右。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在大众旅游发展阶段,景区游览特别是5A景区游览是广大游客的刚需,徒步旅游景区如长城、故宫、黄山、兵马俑等头部景区将长期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对此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同时,戴斌还建议,可以积极引导旅游爱好者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