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动物园 >> 上海动物园发展 >> 正文 >> 正文

名师来点评,十位过来人的2018高考作文

来源:上海动物园 时间:2022/11/9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306/4586340.html

编者按:高考首日,澎湃评论再度推出“我来写高考作文”策划,邀请媒体评论员等“过来人”试写今年的高考作文,与00后考生同场竞赛。今天,我们请到上海市某示范性高中语文高级教师苏紫,站在语文老师的专业角度对这些作文“批阅评分”。苏老师说,与去年相比,今年参赛作文的总体水平很高,“两篇上海卷,给我启发很大,成人和学生的视角与深度还真不一样”。

1、绿水青山是所有生物的需求(北京卷2选1)作者:张田勘

前段时间,一位要到天津买房的青年人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天津是可以兼顾的城市!”

其实,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二三线城市,抑或广袤的中国乡村大地,都需要也应当能安放我们的灵魂和肉身,绿水青山就是安放我们灵魂和肉身的一个必要条件。

再以更宽广的视角看,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也都需要绿山青山才能安放所有生灵的灵魂和肉体。因为,除了人类,动物具有的喜怒哀乐和灵魂是“子非鱼,岂知鱼之不乐”的形而上推论所论证的,也是科学研究结果所证实的。当施工的噪音太大太多太尖锐时,动物园的动物会以绝食和死亡来抗争,因为它们也希望安详平和,并且岁月静好!

绿水青山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所需要已经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正如一位印第安长老在很早以前就指出的那样,人类属于地球,但地球不属于人类。当地球属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所有生灵之时,才会产生和维持有利于生存于这个星球上所有生灵的多样性和多元价值,无论是生物多样性还是文化的多样性。

有了绿水青山,必然会有碧水蓝天,引来鸟语花香,茑飞草长,也才能形成人与其他生物、人与万物和谐相处,各得其所,各得其乐的美轮美奂的世界。

维持和保有生物多样性,人类的家园才能提供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的所有物质基础和自然资源。因为,早就有科学家计算出来,全球自然的生态总价值(生态系统每年能够产生的服务价值)为数十万亿美元,平均每年约为30多万亿美元。这正是地球养活人类和所有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价值。

然而,维持和保有生物多样性不只是可以让人与动物和万物和谐相处,以及人类从自然获得安身立命和裹腹保暖的所有资源,也在于能从生物多样性上建立全球的文化多样性。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有着千姿百态的地貌和环境,也通过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同时,孕育和塑造不同的文化。

在江南,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在北国,有麦面做成的好吃不过饺子;在海疆和水域,有捕捞和渔获以涵养的人生;在大山,有森林和野味支撑的生活。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如果气候越来越暖,爱斯基摩人的冰原生活和文化就会消失,如同陕北高原窑洞的地下冰窖之家也会消失,同时北极的北极熊北极狐和冰原苔藓也不复存在。

当所有建立在生物多样性之上和适应当地环境而建立的人类文化面临消失和灭亡之时,不仅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会消失,也会失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机会,进而相继导致人类社会的没落、凋零……

维护和保有绿水青山不只是能养活人类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能保持和发展人类的多样性文化,以及从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多样性文化中取长补短,永续发展。今天,人类正面临绿水青山的减少和恶化,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日益衰退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要在挪威的冰原建造生命种子库。

对生物多样性和绿水青山的备份当然是必要的,但是,与其备份,不如把更多的精力和行动放到维护和保有绿水青山上,才能让青山长存,绿水永续,让人类和所有生物美美与共。

点评:

这篇文章,如果从议论文的角度看,可以给一类卷45分(北京卷大作文满分50分)。作者思路非常清晰,开篇由热门买房话题引出观点“绿水青山就是安放我们灵魂和肉身的一个必要条件”,然后分而述之:青山绿水会维持和保有生物多样性,也能够建立文化多样性,尤其是后一点,扣住了材料“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点,谈得比较深入,最后联系现实困境,提出希望,是比较规范的议论文写法。可惜的是,材料中“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句话被作者全然忽视了。命题要求写记叙文,就是想象描述绿水青山的景,人在其中的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作者此文不符合要求,属于偏离题意,很遗憾,只能给24分了(北京卷评分细则,四类卷0分——24分)。

2、哪种“器”,装得下我们的爱情(天津卷)作者:方乐迪

认真思考这件事是源于我的夫人。在认识她之前,我承载的爱情的“器”也许是个筛子,不停晃啊晃,要筛出那个世俗意义上最稳妥的局面。而在认识她之后,承载爱情的“器”就宛若蚕蛹,两个人不断合力编织以对抗这个世界外部的压力。

我曾经设想过很多伴侣的标准和模样。不过,我所预设标准在见到夫人之后,全都崩塌了。细究起来,夫人没有几条符合自己的要求,但我当时仍有止不住想娶她的妄念。

看到这里,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见钟情,其实差点变成了一个单相思的车祸现场。至少夫人起初是很嫌弃我的,相处的过程也是熬出来的,小火慢烹地煎熬,还有点我们的坚持,其中夫人对我的包容更多一点。

如我这样不精确算计自己爱情的人,身边还有不少,他们发现持久的真爱都是反标准的,也许我们当初设立的所谓标准,就是少不更事的表现吧,就像很多人稀里糊涂选了学文理一般。当然,我也见过恪守“原则”的人。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爱情似乎很像《致青春》里的陈孝正,要精确以毫厘。例如,他和我说,希望对方要有北京户口,最好五环有个独立的房子,这样家里的父母来家里北京照顾孩子,子女上学无忧;女方的父母只少有一个是公职,最好处级以上,如此可以帮他仕途铺路;女方最好也是体制内的,起码以后读书还可以找个共建校。他说,这个筛子,是他和他妈共同定。

最近看朋友圈,他还在拿筛子等爱情。

其实选择筛子还是自己编织的蚕蛹,大抵和当事人内心对爱情的安全感有些关系,这并不是纯然物质化的。有人大抵无法预判来路,也无法评估两个人能够一起抵抗多强的外力,需要谋求一些物质上器物去承载,才能坦然接受一段爱情和婚姻。有些人一开始就有这种信心,相信美好将在未来发生,所以才愿意找个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物质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承载爱情的器物也是如此。无论筛子还是其他,并非一成不变的。绚烂的生活会变成寻常的日子,那些与爱情有关的信心都是在这种日子里坚凝成的。日子会让蚕丝变成筛子,把信心变成挣扎,也会让蚕丝变得坚固,阻挡绝大多数生活的挑战。这过程不需要钱,需要用心、仪式感、参与感,日子的寡淡大多从忽略那些重要的日子开始,生活如此变成活着。

因为在我十六载的读书生涯都没谈过恋爱,因此没机会在高考作文、毕业论文的致谢里谢过女朋友。所以今天,想在这篇东施效颦的习作里,想对夫人道一句,“谢谢侬”。

点评:

这篇作文以“秀恩爱”始,以“秀恩爱”结,可以算首尾呼应了。由个人经验引出对“爱情之器”——筛子与蚕蛹的思考,将命题中的话题“器”具体化,构思还是很巧妙的。联系当下的婚恋市场的物化现象,也蛮有意义。器之筛子,指筛选恋爱对象的各项标准,尤其是物质条件,还是很形象的。而“蚕茧”,作为顺应内心找到所爱共同面对生活风雨的象征,其“男女双方合力编织”的特点,感觉有些似是而非。另外,行文如随笔,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比如第三段对于恋爱单相思的过程,就游离在主旨之外了。评分50分(天津卷作文满分60分,二类卷中)

3、请回答:这些东西你还在坚持吗?(全国卷I)

作者:与归

hi,年轻人。

当你们打开这封信时,证明时光已经飞逝了17个年头。我写这封信的时候,你们还只是刚满周岁的孩子,转眼间,你们已经骨骼作响,淬化成人。如果高考还是那个高考的话,你们现在应该刚走出考场,午饭之后,准备下午的考试吧?

的物质世界,一定是我这个不惑大叔无法想象的。叔想,相比,你们生活的时代,一定物质文明极度发达吧?叔很好奇,你们使用的手机是什么样子?或者,你们还用手机吗?是否有新的工具代替?

相比“某城”“某国”,“人类”这个名词会更加频繁地被提到吧?当你们彻底地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指引所在,我希望,你们多看看世界,在繁花似锦的诸色文明里,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学习、善于自我革命的民族和国家,才值得被未来拥抱。

当然,或许在你们的时代,“民族”和“国家”的概念被进一步淡化,你们已经习惯了用“人类”作为群体自称。这是我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人类的文明史是一架马车。哦,抱歉,估计你大概没有见过马车。那叔换个比喻,人类的文明史是一辆共享单车,物质文明是一个轮,精神文明是一个轮。在用这个比喻的时候,我是犹豫的,因为我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究竟哪个是后轮抱有看法。

唯物主义者肯定会说,当然物质文明是有动力属性、起推动作用的后轮。但是在年的我看来,物质文明的效应并非都是起向前的推动作用,它还有着拉拽的蛮力在。科技和工具在解放人类的同时,又很容易束缚和管制人类。比如,你享受了讯息的发达,可能又让渡了个人的隐私;比如你获得了某项功能,又分享了自我的权限。

这带来的,一方面是快感,一方面是危险。

那么,是不是精神文明就应该被比作后轮呢?也不然。我的意见是,二者是应该相辅相成、有益促进的关系。所以,我真诚地希望你们,能够用诸如法治、人文这样的精神文明“物件”,给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以规制和引导。只有当技术和工具有了积极的价值观,它们才真正是人类的福祉。

请允许我以浅薄的见识想象,当你们沐浴在人工智能和数据为王的时代里,当你们已经被富强庇护,一定要记得每日四省吾“心”:自由乎?平等乎?公正乎?法治乎?唯愿我们这一代人刻在大街小巷的字眼,能够刻进你们的心底。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同样也是你们的继承和发扬。

我相信,无论时代怎么变,物质多么富足,这些东西都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日日实践,日日新知。

的孩子,祝福你。之问,愿你认真思考,谨慎作答。

点评:

这真是娓娓道来亲切可亲的一封信。作者对年18岁的孩子,谈自己的期许:物质文明极度发达,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指引;也谈自己的忧虑和思考:物质带来的快感与威胁,与精神文明的规制和引导,两者相辅相成才能造就人类福祉;最后提出希望:年轻人能够四省吾“心”。殷切之心,诚挚动人。不足之处也谈一点吧:命题材料中罗列了自年至当下年的种种大事,一段年和年的施政目标,点明“与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其写作的诉求,还是非常明晰的,如果能就此展开些许评述,分数就会相当可观了。评分55分(满分60分,一类卷下)

4、无视“被需要”,也是一种风景(上海卷)作者:欧阳晨雨

曾以为,“需要”与“被需要”,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岭,山的一边是童年,另一边则是成年。

诚然,孩提之时,能力有限,无论衣食住行,还是柴米油盐,无不有赖于家长,常挂在嘴边的“需要”,既是客观的,也是本能的。

长大成人,从学校步入社会,变得更加自立,身上也多了一份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深藏于内心的“被需要”,其实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平时,给久不联系的朋友帮了小忙,再恼火人家“无事不登三宝殿”,却也为自己仍被惦记着,还能发挥点作用而感到“骄傲”呢。

不过,说句实话,常扛着这样的“大包袱”行走,真的很累。为他人做嫁衣裳,时间久了,也就忘了自己的正常“需要”。尤其当自己的“需要”与“被需要”冲突时,还会让人陷入迷茫与困惑,一时难以取舍。

更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习惯了索取的人,甚至会把他人这种基于“被需要”的自愿付出,视为一种理所应当。

还记得帮助过数百名贫苦儿童、残疾人的丛飞吗?为了慈善事业捐献了多万元,可当他说自己生病时,家长第一句问的话,竟然是那句“什么时候治好打钱”……

让人寒彻心扉的话语,并不能全然归咎于当事人的无情无义,更应当被审视和检讨的,是只把“被需要”作为人生唯一坐标的心态。

其实,所谓“被需要”,帮助他人,应是力所能及范围内的适度付出,也是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而不是一种没有底线的牺牲。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只有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外,才谈得上更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放大了“被需要”,看似感动了自己,更“感天动地”,其实也混淆了群己权界。所谓“己”者,自己、个人私域也,对应的是“需要”;所谓“群”者,群体、社会公域也,对应的是“被需要”。当“被需要”掩盖了“需要”,群体的光芒就会遮蔽个体,而个体的权利也就黯淡无光,难免有受到侵害之虞。

“需要”与“被需要”,两者都是人生的风景,不必厚此薄彼。不羞谈“需要”,也不被“被需要”左右,人才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独立。这样的人生,也更加令人向往。

点评:

刚开始审这道作文题,我觉得学生的写作侧重点会放到肯定“‘被需要’成就个人价值”上。读了上文,发现反其意而论,倒是蛮有新意的。这大概就是未出校门不谙世事的学生,和在社会摸爬滚打看惯炎凉的成年人的差别吧。作者立意新,论述却不偏激,批评的是“把他人‘被需要’的自愿付出视为理所应当”的现象,和“只把‘被需要’作为人生唯一坐标的心态”。除了现象的罗列,还理性分析了内在原因:混淆了群己权界——这一升华非常出彩。硬要说不足之处,吹毛求疵,从卷面的角度看,段落分得过于琐碎,含字符字,11段,会影响到阅卷者短时间内对内容的把握。评分66分(上海卷作文满分70分,一类中)

5、你,真的被需要吗?(上海卷)作者:李勤余

人们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27.html